
开幕式

浙江工商大学校长王永贵教授在开幕式致辞。王永贵首先对参加本次论坛的专家学者和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王永贵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新时代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经济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都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和实现路径,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希望本次学术论坛能进一步深化对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和阐释,并以此为契机,推动浙江工商大学成为阐释和研究上述重大理论问题的学术高地,积极承担国家赋予的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彰显浙江“重要窗口”的使命担当。

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郭克莎教授在开幕式致辞。郭克莎首先对组织本次会议的单位及参会的专家学者、来宾表示感谢。他认为,本次大会主题聚焦了专业前沿领域,将新质生产力和中国式现代化联系起来。自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后,新质生产力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焦点,这不仅意味着生产力、社会经济的变迁,还意味着生产关系层面的深刻变革,而中国式现代化则有很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渊源。最后,他向大家介绍了中国工业经济学会的主要研究领域和发展现状。他期待通过本次论坛,各位专家学者能集思广益,为新质生产力和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和发展贡献力量,并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开幕式由浙江工商大学副校长赵英军教授主持。
主旨演讲(一)

浙江大学资深教授李实作了题为《中国收入差距的近期变动特点》的报告。李教授首先介绍了中国收入差距近期变动的几个典型事实,指出收入差距受缩小差距因素和扩大差距因素综合作用,缩小差距因素包括城镇化、外出劳动力就业、加大收入再分配政策、扶贫效应和超时工作;扩大差距因素包括财产分配差距扩大和学历差异扩大的工资差距效应。李教授提出,缩小收入差距重在“提低”,即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的人力资本投资(赋能)、给低收入人群提供更多创收机会和条件(平权)以及加大对低收入人群转移支付力度(善行)。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教授刘志彪作了题为《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新型生产关系创新》的报告。刘院长首先提出新质生产力主要是以智能化技术驱动的生产力的增加,为降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探索成本,需要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接着从所有权关系、组织形式、分配方式、管理结构四个角度探讨了智能化技术革命下新型生产关系演化的主要特征与趋势。最后指出了新质生产力下新型生产关系创新对经济理论的主要挑战,并提出了以全面深化改革促进新型生产关系创新的策略。

江西财经大学原党委书记卢福财作了题为《激活数据要素价值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报告。卢教授指出,数据的实质是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数据具有产品和要素的双重属性,并介绍了数据要素的多重技术经济特征。其次探讨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从三个方面讲述了激活数据要素价值如何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最后从加快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强数据要素市场开发和加强数据高质量人才培育三个角度提出了加快数据要素价值化,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具体策略。

山东大学原管理学院院长、教授杨蕙馨作了题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思考》的报告。杨教授从中国企业分布情况出发,指出了数字背景下中小企业生存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数字化转型,提出了中小企业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这一核心问题。接着展开了怎样增强企业转型能力的探讨,包括从内部立足于战略谋划与实施,从外部立足于政策引导与支持等策略,强调了数据、数字技术赋能是关键。最后杨教授总结道,面向复杂、动荡的市场环境,各方要合力增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化的“数字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教授戚聿东作了题为《新质生产力:从技术奇点到经济奇点》的报告。他首先阐述了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产生的背景,指出新质生产力是数字技术革命引致的生产力跃迁。接着,戚教授通过分析以人工智能为主导的数字技术如何形塑生产资料的数字化属性,以及新质生产力如何成为生产力跃迁的体现,揭示了技术奇点到经济奇点的演进过程。最后介绍了发展新质生产力中面临的挑战,指明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攻方向,包括实现数字技术自立自强、加快技术标准国际化、瞄准产业升级等具体策略。

哈尔滨工业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马涛作了题为《“十五五”时期关键制造业布局调整优化思考》的报告。马教授强调,在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优化关键制造业布局对于实现制造强国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以及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着产业升级风险、产业链外移风险以及国土安全风险等挑战。为此,他提出布局调整优化的三个重点方向:精准培育内陆地区备份能力、构建东部关键制造业产业特性与内陆转移条件的工具组合和构建分级分梯度的关键制造业备份空间格局。

南开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杜传忠作了题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开辟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境界》的报告。杜教授首先介绍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背景,强调了人工智能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通用性目的技术,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力引擎和驱动。其次分析了人工智能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机制,具体说明了从微观机制和中观机制上如何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并进行了人工智能提升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分析。最后介绍了人工智能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路径选择。

29日上午的主旨演讲由山东大学消费与发展研究所所长臧旭恒教授主持。
主旨演讲(二)

山东财经大学副校长、教授谢申祥作了题为《绿色视域下的新质生产力》的报告。谢教授首先阐释了新质生产力、绿色转型与生态文明的内在关系,其次说明了新质生产力推动绿色转型的方法论基础和逻辑进路,以及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创新与结构跃升框架。最后,谢教授指出,新质生产力推动绿色转型构建生态文明的着力点和关键问题在于持续推进社会认知提升与观念转变、提高社会对转型的系统性认识,尽快构建理论支撑体系和话语体系、促进话语传播和普遍共识,以及加快生产关系改革,理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

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大会组委会秘书长解树江作了题为《新质生产力与独角兽企业》的报告。报告首先从模型、发展路径和政策指示引入,提出“独角兽企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的核心观点。接着从总体格局、赛道分析、国别分析、城市分析四个角度对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作了详细严谨的阐述。解教授介绍道,美国和中国独角兽企业500强数量遥遥领先,且中国新增独角兽企业500强居全球首位。报告最后提出了有利于独角兽企业成长的十大经济信号和其良好的发展趋势,其中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促进其成长的关键因素。

中关村技术经理人协会秘书长、国科火炬孵化器研究中心主任杨晓非作了题为《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孵化的高质量发展》的报告。杨主任首先从5个关键词出发,指出了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孵化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他指出,从发展的时代特征来看,成果转化有许多新的实践和特征,要高度关注创新范式的变革,即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复杂的体系,科技成果是技术商业化的过程,要从科学小循环走向产业大循环,成果转移转化要更加基于生态模型等。最后杨主任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一轮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的主要问题,但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孵化始终是核心问题。

武汉大学教授叶初升作了题为《中国“科技创新困境”背后的创新资源错配》的报告。按照背景问题、研究设计、实证分析和政策启示这一研究思路,叶教授首先指出,当前中国科技创新投入迅猛增长、TFP水平提升滞缓,增速走低和创新产生的TFP增长贡献率持续下降。要用技术创新质量这面“透视镜”前向考察TFP,后向追索政府支持技术创新的方向与绩效,将关注点转向创新产出质量。叶教授支持可以从技术深化、技术宽化和技术聚变三个维度考察创新质量,指出政府在创新支持中应该增加并突出“创新质量重要”。

浙江大学区域创新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旭亮作了题为《全球新一轮人工智能技术革命规律特征及我国应对策略》的报告。张研究员指出,人工智能发展已进入通用人工智能的全新阶段,具有通用能力凸显、规模效应主导、头部企业引领等突出特征,是新一轮科技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但我国仍面临基础大模型与国外差距较大、算力资源闲置与供给不足并存、创新生态资源整合与协同不足等挑战。基于此,我国可通过聚力打造国有通用基础模型底座、建设万卡智能计算科技基础设施、强化头部科技力量战略支撑作用等五大措施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

东北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教授于左做了题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数据供给问题与政策》的报告。报告从三个方面进行展开。于教授首先对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数据要素供给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作用。随后分析了我国数据要素供给及政策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不适之处,指出了我国数据要素供给存在的诸多问题。为此,于教授从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角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来解决这些问题。

29日下午的主旨演讲由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牛志伟教授主持。
29日晚,论坛还举行了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圆桌座谈,中国工业经济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史丹研究员致辞,与会嘉宾围绕新质生产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等话题展开讨论,现场氛围热烈。座谈会由浙江工商大学教授、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金杨华主持。

本次论坛为经济学学者提供了学术交流和创新平台,深化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和讨论,希望以本论坛为契机,产出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推动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